中国网9月6日讯 忠县,一个有着2300多年忠文化传承的江边小城,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总人口102万,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长江横贯县境88公里,是国家东西大通道沪蓉高速公路与长江黄金航道在上游地区的唯一交汇点。
巴蔓子将军的壮举,将忠文化升华为忠州的标志,成为忠州人共同的信仰
巴蔓子“刎首留城”
在忠县县城白桥溪大桥东桥头,在江上明珠石宝寨上的庙宇内,在涂井乡涂家村将军林广场,分别有一座执剑披甲的将军塑像。
这位将军,就是忠义盖世、威震巴楚的古代巴国大将军巴蔓子。
忠县县名的得来,忠县历史上大量忠义之士的出现,忠文化的千古传承,忠义精神的发扬光大,莫不与巴蔓子将军的故事及其影响有关。千百年来,巴蔓子一直影响着忠县,他活在世世代代忠县人心中。
忠县人不仅把巴蔓子将军的塑像请立在繁华的县城,还请立在风景名胜地,请立在山川大地上。因巴蔓子将军“刎首留城”而凸显的忠文化,在三峡库区忠县影响深远而广泛。
闻名遐迩的忠县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它建在忠县石宝镇长江北岸边陡壁孤峰的巨石之上。三峡工程修建后,随着水位上涨,这颗“江上明珠”成为长江上最大的天然盆景。
石宝寨
石宝寨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12层塔楼倚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在400多年前,无论体量,还是工艺,石宝寨绝对堪称那个时代的地标性建筑。
这么高大上的楼宇建成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巴蔓子将军住。这位忠义大将军,一直是人们最尊崇的英雄。
巴蔓子成为忠州人心目中的神,人们专门建造了一座巴王庙,用以祭拜巴蔓子将军。三峡移民迁建中,忠州人将巴王庙复建在风水宝地县城西山的白公祠内。
忠县人用各种方式纪念巴蔓子,其中最隆重的当数“三月会”。每年农历三月初四——传说中的巴蔓子忌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来纪念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忠义之举,十里八乡甚者数百里之外的人们纷纷前来赶会。
明代忠州县令陈秉彝所作《禁土主庙大烛记》,记录着“三月会”的盛况:“每值会期,旗帜塞巷,金鼓鸣街,彩亭锦棚,相望盈道,乡城士女,走相拥挤,其男女之别已不讲矣……”
忠州古称临江县,西魏时设置临州。
因为一个人,改称一座城。巴蔓子将军的忠义,感动了大唐王朝最开明的皇帝。1384年前的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李世民感念临州人巴蔓子、严颜“地边巴微意怀忠信”,遂改临州为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