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未消立秋已至 继续祛湿还是立即润燥?

发布时间:2018-08-11 08:12:13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吴义春  |  责任编辑:丁素云
分享到:
20K

随着立秋的到来,今年的三伏天已然过半,但天气的酷热却并未因立秋的来临有所缓解。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因为立秋之后仍有一“伏”半,所以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依然很热。在北方,还有“秋老虎”一说,因此防暑依然不可大意。

大自然随着节气还是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立秋以后,一般早上和晚上会变得凉快一些,而中午仍然比较热,昼夜温差加大了。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差的人容易罹患多种疾病;另一方面,经过盛夏的暑热熏蒸,此时正是身体恢复的最佳时机,若此时做好养生,便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所以,秋季养生很重要。

当心“秋老虎”发威伤人

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同时从中医养生角度看,现在是人体由“升”“散”转入到“收”“养”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天气处于高热状态,“秋老虎”仍旧虎视眈眈。这时候人们往往不适应气候忽冷忽热的差异,容易出现感冒、上火、燥热等。而且老人们常说,“秋老虎过不好爱生病”。而现代医学也证明,秋老虎天气易诱发多种疾病。今秋从运气学说讲,肝胆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会增大,要特别注意养护。

1.心血管病要人命

“秋老虎”这种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面瘫”多发危害大

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这一时间段尤其过度劳累后开夜车甚至有饮酒坐车打开窗户的司乘或者在家休息的老年人夜里开窗睡觉,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建议在“秋老虎”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

3.严重中暑伤人命

“自打入夏以来,就独得太阳恩宠,我告诉太阳,一定要雨露均沾,可是太阳非不听呢~~~就晒我,就晒我,把我晒得都快化掉了。于是我决定——宁可在空调房里哭,也不要在太阳底下笑!”上面是网上热传的一段话,也确实是不少人三伏天的真实写照,毕竟今年三伏天是加长版的,要足足晒够40天,每一天的炙烤都让人感觉度日如年。立秋过后,依旧是中暑高发期,尤其是中暑最严重的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1  2  3  >  


相关内容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