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中    文 日 本 语  
(一)永别战争
战争结束了
日本归侨的“生命驿站”——葫芦岛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女儿”美穗子
收养日本战争遗孤的中国父母
一个日本伤兵在中国乡村的47年
紫金草的故事
生长在南京的和平之树
一个日本伤兵在中国乡村的47年

一个中国农民救助日本伤兵的故事,感动着中国人,也感动着日本人。

1946年秋,家住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镇的孙邦俊,在街上遇到一个因受伤而聋哑的日本兵。看着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他,孙邦俊心软了,将他领回了自己的家。妻子坚决反对,但是孙邦俊说:“就让他跟着咱家过吧,不能眼看着他饿死啊!”

太山庙镇当年多次遭到日军的劫掠,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乡亲们从情感上无法接受一个日本伤兵留在村子里,孙邦俊就一次次跟乡亲求情,日本伤兵最终得以留下,而这一留,就是47年。孙邦俊一家像亲人一样照料他,省吃俭用,借钱给他治好了伤。慢慢地村里人接受了这个日本伤兵,都叫他“老日”。村里还把他当作孙家的一员,按标准分配了土地,就连发放救济衣被时,也不忘给他留一份。

1962年孙邦俊弥留之际,叮嘱儿子孙保杰:“我过世后,你要好好照顾这位日本大叔。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你要想办法替他找到日本的亲人,叫他们一家人团聚啊!”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孙保杰开始帮助“老日”寻找亲人。他投书写信,四处奔波,但又聋又哑的“老日”没办法提供任何 有价值的信息,寻找的难度很大,一直没有什么消息。直到1990年,孙保杰托人在日本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后,看到寻人启事的津田康道认出这个日本伤兵就是当年同他一起参战的石田东四郎。1993年6月,“老日”终于找到了家人。孙保杰不顾麦收农忙,亲自送他到日本。

石田的家乡日本增田町町长石山米男给中国南召县发来了感谢信:“全村人民47年来对石田东四郎充满慈爱的关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为表达对孙家和中国人民的感谢,1994年,日本增田町出资在南召县建立了一座中日友好太(太山庙镇)增(增田町)植物园。

在中国生活了47年的石田东四郎
石田居住了47年的孙家
“归国实现报恩会”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