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公众关注。
可食用陆生动物名单有哪些?狗能否食用?如何科学管控动物源性疫病?中国网《农业观察》栏目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兴波、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进行深度、专业分析。
31种畜禽拟列入 27种可食用
《目录》显示,家养畜禽并包括其杂交后代的传统畜禽和特种畜禽共31种。其中,传统畜禽18种,包括猪、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额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特种畜禽13种,包括梅花鹿、马鹿、驯鹿、羊驼、珍珠鸡、雉鸡、鹧鸪、绿头鸭、鸵鸟、水貂、银狐、蓝狐、貉等(水貂、银狐、蓝狐、貉为非食用品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兴波介绍,《目录》是针对当前疫情并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制订的物种级的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与目前使用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相比,《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在物种上去除了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蓝孔雀(Pavo cristatus)、鸸鹋(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水鹿(Cervus unicolor)、赤麂(Muntiacus muntjak)和赤狐(Vulpes vulpes),这些都属于特种畜禽的范畴。
狗不列入畜禽管理成亮点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分析,本次《目录》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包括“狗”,并在“说明”中明确将狗定义为伴侣动物,不列入畜禽管理。这是中国目前已有的动物法规中,首次明确狗的定位,有助于推动国内犬只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是否禁食狗肉,社会上的确存在不同的声音。由于法律尚未明确禁止,养殖、生产和食用狗肉制品往往处于灰色地带。围绕动物伦理、动物福利以及执法监管,支持者和反对者也经常缺乏共识。不过,中国并没有饲养和繁殖“肉狗”的传统。多数中国人也没有食用狗肉的需求和习惯。目前,狗的养殖和生产加工过程缺乏检验检疫规定,也缺乏食品安全监管,所以食用猫狗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风险。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绝大多数国家均没有犬类屠宰检疫的相关规定或要求,中国也没有官方认定的肉用犬种。市场上销售的犬多以个人散养为主,来源复杂,且存在毒杀和偷盗犬类现象。出于口腹之欲食用狗肉不仅风险大,养殖、运输和屠宰环节也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和动物虐待问题。
孙全辉指出,这次《目录》没有把狗列入,至少表明国家有关部门不推荐将狗作为养殖和食用对象。但是,中国还没有从法律上明确禁食狗肉。从地方法规看,深圳已经明确禁食狗、猫肉, 将于5月1日起实施。我们期待在深圳之后,更多省市能把禁食猫狗等伴侣动物纳入立法范围,从法律上明确禁止。
防控动物源性疫病至关重要
赵兴波表示,这次《目录》与《决定》的精神一致,《目录》的制订,一方面“收缩”了特种畜禽范围,并进一步明确了畜禽的定义和界线;另一方面压缩、收紧了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口,限制了其生长的势头。
家养动物(包括畜禽)是被人类高度驯化的野生动物,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社会产物。家养动物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繁殖后代并可随人工选择形成不同的品种,至关重要的是具有稳定的疫病防控措施;野生动物是指没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特种经济动物(包括特种畜禽)是处于人类驯养但没有完全驯化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和特种经济动物都没有稳定的疫病防控措施。近年来,动物源性的公共传播疾病屡屡发生,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针对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畜禽)的管控措施,但动物源性疾病传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是社会对动物没有实现有效管控。因此,出于对动物疫病管控的目的,《目录》的制订是严格管控特种畜禽的措施之一。
我国是世界畜禽遗传资源大国,《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包括《猪志》《牛志》《羊志》《家禽志》《马驴驼志》《蜜蜂志》和《特种畜禽志》)记录的品种数为777个,其中地方品种556个、培育品种109个、引进品种104个、其他品种8个。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蕴藏的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经济和文化底蕴。动物驯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赵兴波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提升,“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已经不是梦想。家畜的概念也已经远不是“六畜”时代的“吃”和“用”的概念延伸。科技时代的人类对“家畜”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衣、食、住、行、娱乐、工作助手、实验研究以及陪伴的需求。因此,科学管控动物源性疫病,安全、理性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是全社会不能回避也不必回避的问题。
专家建议将少数皮草动物从目录中去除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孙全辉博士指出,农业农村部在“说明”中强调,“经过长期人工饲养驯化,有稳定的人工选择经济性状”,以及“突出安全,优先保障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这与《决定》的精神一致。从种类和数量上看,传统畜禽占绝对优势,因为它们是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主要提供者,也是皮革、羊肉、羽绒等动物制品的主要来源,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传统畜禽经过人类的长期饲养和驯化,安全性还是生产性能都比较可靠,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都应该作为国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对象。
野生动物皮草的养殖和利用过程一直存在伦理争议和动物福利关切。孙全辉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动物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特种经济动物(主要为皮草动物和禽类)养殖业对经济的贡献却越来越小,动物疫病和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却没有降低。在消费者的抵制下,国内外很多服装品牌已放弃使用动物皮草,转而支持更环保、更受欢迎的替代品。他建议,有关部门顺应国际潮流和消费者的诉求,将少数皮草动物从目录中去除。
采访:王静 邢然(实习生)
审稿:魏博
策划:魏博 王静
栏目定位: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问题。针对当下农业领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热点话题,中国网《农业观察》栏目通过国际视野、专家视角为您深度解析,挖掘产业机遇,与世界共享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
往期回顾:
县市长直播带货 农产品能"飞"多久?做好"特"字|【农业观察】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