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在北京建筑大学做讲座
文化进步,中华民族的文脉必须保留
“现在流行追求洋的,
不行,不能这样。
我们有自己的传统,
五千年的传统,
历史在发展、在承前启后。”
这些话表明,文脉不能丢,是常沙娜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底线。
曾经从里到外都“洋”过一遍的她,在面对“洋”的东西时,非常地客观冷静。在她看来,中国人的艺术就要有自己的颜色。比如发色,要根据中国人的面貌外观来设计,不要盲目染成红的、绿的、黄的,毕竟黑色才是我们的本色。
她说:“无论如何,都不要忘了我们的根,我们的文脉”。
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顺利、愉快而难忘。快结束时,她耐心点评了我们的一些设计作品。一个长者,又是顶级大师,却毫无架子地给予谆谆教诲。突然想起,1982年她调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领导班子时,依然坚持给学生上课的故事。即使到了现在,即使退休多年,她依旧不忘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传播给更多的人。
结束时,她微笑着送我们出门,眼神真诚纯净。感动的同时,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其实都收获了一片“幸运草”。
的确,我们也是幸运的,能有幸聆听到中国工艺美术设计界顶级大师的人生教诲,能有幸拥有数千年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能有幸能做自己喜欢的佛教艺术事业……
突然想起2008年常先生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她毫不犹豫地走进手术室,放疗、化疗……之后成功战胜病魔,身体恢复得很好。她说,这场病让她看到生命的坚韧,更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因此必须珍惜时间,“老骥扬鞭自奋蹄”。她希望能继续采到“幸运草”,为祖国、党、人生做完自己做的事,没有遗憾地走完今生幸运的路。
如今,这位87岁的“敦煌少女”,仍然在为传承敦煌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不停奔走效劳。而年轻的我们,更应当珍惜时光、不畏坎坷。在通往佛教艺术殿堂的幸运之路上,热情执着、不断前行。(文字:李芳 图片:刘迪 仵楠)
永远的“敦煌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