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年(2003-2013)》

《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年(2003-2013)》
    经过十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后,已经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收入分配改革处于深化阶段;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动我国区域政策不断完善。
主 编  邹东涛 副主编  欧阳日辉
组 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撰稿人(按章节顺序)
邹东涛  欧阳日辉  马骁  曹占忠  张建伦关艳  代水平  孙莹  王成仁  舒小林  王博  谭德林
李连芬  刘德伟  付丽琴  吴碧波  阿布都瓦力  袁震  王建

专题篇

行政性垄断与“玻璃门”:基本经济制度的难题
    回顾2003年以来我国行政性垄断与“玻璃门”改革历程,分析总结了改革经验与教训,并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目标与任务,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行政性垄断与“玻璃门”改革政策的建议。
政府职能与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方式转型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两大核心任务。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土地财政、政府债务与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伊始,大规模投资和土地财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要素,土地开发就成为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大量收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大量银行贷款。
中国税制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回顾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税制改革过程的重大措施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在健全的税收法制保障下,提出了实现税收收入稳定的最低目标。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对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当前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问题,并从利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资源性产品价格与要素市场改革
    价格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信号灯,是调节市场行为的有力杠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加快推进了全国统一市场化体系的建设步伐,实现了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定价的市场化。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度变迁与严峻挑战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
    2003~2013年,国家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进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两次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加快保障房建设,采取积极就业政策,这使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略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土地财政、政府债务与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